高考志愿规划师:刚上大一,6人寝室3个室友毅然决然回去复读了

高考志愿规划师
1745
次观看
发布时间:
2024年01月30日 16:42:09

最近小阳君在网上冲浪时,刷了一段视频。

一所大学宿舍共有6人,其中3人决定退学复读,决定参加2023年高考。

小阳君不知他们退学时的心情如何,重新开始需要勇气,更需要慎重考虑。

大学生辍学并不是什么新鲜事。麦可思曾经做过一项调查。调查显示,每年有50万大学生主动退学,其中很大一部分选择退学后回家复读。

每年都有很多这样的事件被曝光。因为对学校不满意,不喜欢专业,所以不能双向选择。为了更好的发展,我决定回学校复读。

37.jpg

01

据腾讯新闻教育频道消息,2020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071万人,其中高考报名人数为789.81万人,复读报名人数为242万人,复读报名人数为22.679%。

这个比例不小,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选择复读呢?

理由一,对学校不满意。

理想的大学是很多考生在学习的时候种下的理想,要么是因为表现不好,要么是因为自愿填报错误,错过了目标院校。学生来到新学校后,还是不愿意将就,所以选择退学,希望通过高考再次进入自己喜欢的大学。

理由二,对专业不满意。

今年,一名来自贵州的考生选择在开学三天后辍学。虽然他的高考成绩不算太高,但他也考上了某医科大学的“临床医学”专业。

考生对这个专业一点都不感兴趣,因为他不想学医,整个暑假都在犹豫要不要复读。开学后,他与家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。在了解了他的想法后,他的家人最终选择支持他退学,重新复读。

在填报高考志愿时,考生会最低选择“服从调整”,无论是老高考还是新高考的高校专业组平行志愿模式。当成绩估计不正确时,很容易被调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。考虑到未来的发展,一些考生会选择复读,重新开始,再次尝试。

38.png

02

许多人对高考这件大事并不满意。

根据智联招聘《2022年大学生就业前景判断和高考志愿填报策略》,54.6%的人认为自己高考志愿填报“失败”。失败的原因包括盲目选择热门专业、不准确评估分数、不服从调整、只填报第一选择等。

考虑不周,使他们在志愿中犯了错误,最终进入了不满意的专业。

目前,新高考改革已在全国29个省(区、市)启动。在老高考的平行志愿模式下,调整必然会导致很多考生“被动录取”。在新高考高校专业组的平行志愿模式下,考生还是要选择是否服从调整,所以也有调整的概率。

无论是新高考还是老高考,都需要有效解决专业适应性问题,尽快以职业规划为导向推进高考志愿规划,防止被调整的可能性,让命运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。

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,高校将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和输送人才。近年来,高校在招生实践中逐渐探索出各专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精准,因此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上会越来越有特色。

在这种情况下,学习的专业对未来的选择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,尤其是在就业和公考编制方面。很多大学生和应届毕业生都感叹,考得好不如报得好。只有上了大学,他们才知道专业比学校更重要。后悔没有在新高考选科和高考志愿填报上做好规划,浪费了四年多的时间。

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,坑少人多,学生试错成本越来越高。数据显示,2022年大学毕业生人数为1076万人,处于历史高点,应届毕业生压力越来越大。比如今年秋季招聘,需求端大于供给端,简历投递数量远远大于公司招聘人数。因此,夸张的申请比例变得司空见惯。毕业生往往需要优秀的学历和工作经验才能得到报价。如果专业不对,很难找到工作。

考生和家长需要提前改变观念,把高考志愿计划列在日程上,作为一件必要且重要的事情,可以影响一生的发展。

47.png

03

高考考试志愿填报对人们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,这是一种普遍性和硬性需求。

怎样帮助学生系统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,帮助学生科学合理地选择科目,志愿填报高考?这个问题现在必须尽快解决。

这项工作对学校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作为一个正式的教育机构,学校应该承担责任。首先要选择适合新高考的合适可靠的职业规划教材,以及大量具有职业规划专业技能的教师。学校需要在原有教师的基础上,配置一定比例的职业规划师和高考志愿者规划师。

在高中黄金时期,如果有有UAPM高考志愿者规划师和CCP职业规划师资格的老师指导,规划好学生的天赋和兴趣,以此为方向,匹配行业范围,重点开展高中学习。相信学生提前做好准备,进入职场会更有信心,生活发展会更顺利。

未来,面向广大高考的职业规划课程将成为标准设备。让每一个学生,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舞台上,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华!


更多福利和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官方订阅号:向阳生涯职业规划, shengyaguihua1

微信扫描
右侧二维码

关注
向阳生涯
description
向阳生涯职业规划shengyaguihua1

关注我们,共同点亮职业生涯

我国生涯领域的行业鼻祖,专注职业规划实战落地23年